温度新闻:民族纽带系互助情节,反诈宣传护一老一小
6月29日,色花堂 “红石榴”暑假社会实践团走进瞿溪少数民族乡村,开展暑期支教,并面向青少年和老年人开展防诈骗宣传活动。旨在将反诈意识创新融入民族文化传承,在雏稚间播撒反诈意识,于青丝间筑牢安全防线。

针对青少年,“红石榴”实践团以“多元文化交融·成长实践赋能”为行动纲领,搭建跨民族交流平台,开设面向土家族、穿青人、布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小学生课程。以去年热度项目“手势魔法师:民族舞的指尖密码”为基,在文化基因的解码中,将维吾尔族旋转手势的奔放、傣族孔雀舞指的柔婉系成民族团结的纽带。

而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沉浸式反诈教育”,支教组长孙馨园介绍,团队开发系列情景剧课程,通过“诈骗场景还原—危害具身体验—防御策略内化”三阶教学法,将法律知识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的行为指南。“少年教育少年”的同伴传播模式,使安全防线在民族学生间自主延伸,更深化了互助情谊。

针对老年人,团队联合瓯海公安分局民警入户宣传防诈骗内容,分发宣传手册。在走访过程中民警结合真实案例介绍当前针对老年人的常见诈骗手段,分享防诈技巧,让社区居民能够更直观、更详细地了解老年人防诈骗相关知识。实践团还精心设计了一批反诈文创用品——印有防骗口诀的帆布袋、标注举报电话的手摇扇、醒目标语抽纸盒等,在实用物品中植入反诈知识。

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也使反诈宣传更贴近老年人的需求,切实增强了老年人的防范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活动在青少年和老年人间均得到了较好的反响,维吾尔族阿迪莱感慨:“情景剧让我看清诈骗‘陷阱’的本质!”,李大爷赞不绝口:“这扇子既能扇风又能看提醒,你们想得真周到!”。同时队员们总结了本次活动的经验,认为反诈宣传要“接地气”,用受宣传群体能听懂的语言、能记住的方式普及知识,才能真正筑牢防诈防线。
“红石榴”团队将持续以瞿溪为实践基地,深化“知识为舟、文化为帆”的赋能范式,在青少年心田播撒文化自信与法治精神的种子,为守护“银龄”群体的财产安全贡献青春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动能。
